楼主: 大乌珠

不写诗只画诗(唐诗画连载)宁夏知青宁归

  [复制链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2-5-7 09: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戴望天 发表于 2022-5-7 08:40
消息一栏中发有文如其人电话,受到没有!

看到了,谢谢你!

动图 22KB.gif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4198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756
发表于 2022-5-7 13: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乌珠 发表于 2022-5-7 09:24
看到了,谢谢你!

知道了,不客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2-7-25 09: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29.jpg

贾至718—772),字幼邻,河南洛阳人。唐朝时期大臣,礼部尚书贾曾的儿子。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
       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
       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
       江畔枫叶初带霜,渚边菊花亦已黄。
       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五湖意何长。


【注释】
       贾至“尝以事谪守巴陵(今湖南岳阳),与李白相遇,日酣杯酒”(辛文房《唐才子传》)。
在一个深秋晚上,他和李白、裴九驾轻舟同游巴陵胜景──洞庭湖,扑入眼帘的是一片萧瑟的秋景:“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湖岸边一带枫树,红叶纷纷飘落。“一叶落而知秋”,这里“纷纷落叶多”,落的又是耐霜的枫叶,可见秋风之紧,秋意之浓。澄澈的洞庭湖面,荡漾着粼粼碧波。起首两句,以悠扬的音韵,明丽的色彩,描绘了一幅洞庭晚秋的清幽气象:秋风萧萧,红叶纷飞,波浪滔滔,横无际涯,景色幽深迷人。
       三位友人泛舟湖上,兴致勃勃,“八百里洞庭”正好纵情游览,让一叶扁舟随水漂流,不论远近,任意东西。这是多么自由惬意,无拘无束啊!“乘兴轻舟无近远”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们放任自然,超逸洒脱的性格。他们乘兴遨游,仰望白云明月,天宇清朗,不禁遐想联翩。
       浩渺的洞庭湖和碧透的湘江,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一个凄恻动人的传说:帝舜南巡不返,葬于苍梧,娥皇女英二妃闻讯赶去,路断洞庭君山,恸哭流涕,投身湘水而死。至今君山仍有二妃墓。二妃对舜无限忠贞之情引起贾至的同情与凭吊,自己忠而遭贬,君门路断,和湘娥的悲剧命运不也有某些相似之处吗?于是诗人把湘娥引为同调。“白云明月吊湘娥”,在天空湖面一片清明的天地,诗人遥望皎洁的白云,晶莹的明月,怀着幽幽情思凭吊湘娥。氛围静谧幽雅,弥漫着一层淡淡的感伤情绪。“白云明月”,多么纯洁光明的形象!它象征诗人冰清玉洁的情操和淡泊坦荡的胸怀。整首诗的精华就凝聚在这末一句上,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
  诗人歌咏洞庭湖,即景抒情,吊古伤怀,寄托深而寓意长。全诗形象明朗,色彩鲜亮,章韵高亢,声调昂扬,和谐完美地表现了苍凉的情绪,可谓声情并茂。前人谓贾至“特工诗,俊逸之气,不减鲍照庾信,调亦清畅,且多素辞,盖厌于漂流沦落者也”,这一评论相当中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正是充满俊逸之气和清畅之调。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409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839
发表于 2022-7-30 09: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老哥,人材济济!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收起 理由
大乌珠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2-8-16 09: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31.jpg

       公元73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下面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张燕瑾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此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里说的那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主题

553

帖子

20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0240
发表于 2022-9-4 11:29: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浙知网巳被关闭多日了,不知近日宁归老哥怎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2-9-5 11: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山人 发表于 2022-9-4 11:29
浙知网巳被关闭多日了,不知近日宁归老哥怎样子?

2022、5、8.jpg

这是宁大哥在今年5月8日发在浙知网上的最后一张画图。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4198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756
发表于 2022-9-6 14: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乌珠 发表于 2022-9-5 11:23
这是宁大哥在今年5月8日发在浙知网上的最后一张画图。

是的,挺想念的!

点评

浙知网是不仍打不开的呀?  发表于 2022-9-6 14: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4198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756
发表于 2022-9-7 19: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

估计还要有一段不短的时间。

点评

20大后会放开的。  发表于 2022-9-8 08:4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2848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2890
发表于 2022-10-3 09: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山人 发表于 2022-9-4 11:29
浙知网巳被关闭多日了,不知近日宁归老哥怎样子?

mmexport1664414187423.jpg

是的,向邓总问好!

点评

谢谢徐兄!  发表于 2022-10-13 09: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