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582|回复: 2

话说方言

[复制链接]

290

主题

1222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290
发表于 2022-10-18 14: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觉民 于 2022-10-18 14:44 编辑



  这是我上个月心血来潮写的一篇小文,今天接到“冰厂跟”(宁波的一个网上文化馆)编辑发来的校对稿,近日将正式发布,发在这儿与各位知青朋友分享一下。
  现在,许多场合的交流都推广使用普通话,这在开会、学习等重大场合当然是应该的,无可厚非。但是,在朋友聚会,街坊邻居偶遇、同事朋友私下交流时,还是宜用方言,不然,方言没了生存空间,那是很不好的局面,我的观点--不仅不能限制、影响、甚至消灭方言,而且要让她发扬光大。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想法呢?说来也是奇怪,我这想法竟是由来已久。多年前,有一次在宁波江东偶遇一位余姚单位的老同事(还是邻居),她与我不但没有说起余姚话,也不是宁波话,竟然说起了普通话,虽然我能理解她们是因为平时上班时普通话说多了,但是给我的感觉是十分生疏(见外了)、十分难受,因此也十分抵触,以至原先挺不错的关系一下子产生了很大的距离感,聊天的兴致索然,很快就88了。还有一次,在小区里碰到了一位与上述那位老同事差不多熟悉的女同事,她也那样打着“官腔”,我十分排斥,也没了久别重逢、老同事又成了邻居那种该有的兴高采烈。倒是有一次,参加天行书友会的“文化之旅”来到慈溪龙山参观虞氏故居,竟然听到了十分熟悉的乡音--与我下乡的原慈西今姚东的二六市一模一样的语音,顿感十分亲切,也十分诧异。后来一分析,认为那是不奇怪的,二六市虽然现在属于余姚市,但是她千年前一直属于慈溪,而这个现慈溪的龙山,他们以前是同一个县,离县城慈城都很近,是同一个“区域”,方言一样是不奇怪的。所以,我的观点是:“方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的一部分,她是文明、文化的体现,不是可有可无的历史陈旧。”旧诗中的那句“乡音无改鬓毛衰”如果没了乡音这个基础,那么这首传诵千年、脍炙人口的好诗也就没了灵魂,这太可惜了。所以,我十分欣赏现在央视的几则广告中,我们宁波的那则“阿拉宁波欢迎你”小姑娘清澈悦耳的广告语,还有河南的那句“都说中的地方”等等,这都是保护方言、支持地方文化的令人赞赏的、欣慰的举措。
  我在余姚工作生活了四十年,对余姚话以及周边的上虞话、绍兴话、慈溪话等方言都有很多接触,有较深的理解和感悟,认为那就是一种地方文化、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让她们自然发展、传承下去是有深刻的意义的!
  现在,上班工作时说普通话是应该的,因为宁波作为港口城市,对外交流频繁,可是,小菜场、路边摊、邻居之间的寻常接触,还是以方言交流为好,那样才显得亲切、随和,也就显得亲近、和谐。像现在许多年轻人已经听不懂宁波话更不会说宁波话的这种趋势是不可取的,是令人担忧的。所以,我主张:方言要保护,只要不是必须的公众场合的所有各种场合,宜广泛使用方言,让她有阳光雨露,能够健康自然地生存发展下去。我们宁波电视台设立的“宁波老话”抢答,贾军讲方言的栏目等都是好节目,要坚持办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发表于 2022-10-19 09: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总这样感觉,宁波话与上海话总有着怎样的历史因缘,再加上苏州话,似乎多少多少年前是一家人那样!

640 (6).gif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10

帖子

1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13018
发表于 2022-10-25 08: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退休前在宁波教书那几年,虽然上课时师生都讲的普通话,但一上街就能听到正宗的当地语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