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桥工涛哥

兴安岭知青佳作选萃

  [复制链接]

35

主题

3532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012
 楼主| 发表于 2024-1-14 15: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百作者:上海知青  杳辰
             呼唤心灵的老照片 (9)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长期的文化大革命的政治压力,增强了这里的严寒,压抑得人们将要窒息。熬过这段难熬的日子,长长地透过一口气,呼吸到清明的政治空气时,真让人精神振奋、令人心情舒畅。
   粉碎“四人帮”后,郭沫若写过一首打油诗,叫《扫垃圾》:“王八走运座上席,张牙舞爪放臭屁,江水泛滥酿成灾,妖魔鬼怪把人迷。猫不捕鼠真能干,邪门歪道卖力气。愚蠢透顶干文化,痴呆无知办教育。溜须拍马舞翩跹,耗子登台唱大戏。”他的这首诗,用藏头谐音把“四人帮”集团的十个主要干将都刻画出来了。大快人心事,打倒“四人帮”!那一时刻,全国人民都为思想上能去掉“四人帮”长期把持的政治思想领域的这道极左的禁锢咒而高兴。可是,人们思想上的春天还乍暖还寒,“怕”字仍然残留在人们的心里。
   一个奇怪的文化现象却不知不觉地出现了。“手抄本”在秘密流传。
   那段时间,不知是什么心理驱使着人们,大家不仅都要偷着争看手抄本,还非得自己亲自抄一遍才行,却又不敢传出去。我总能从刚探家回来的知青手里面借到“手抄本”。“手抄本”一借到手,为了不失约及时还给人家,也不先看看内容,直接抄起来。那时的手抄本,多数是抄在稿纸上用钉书器钉起来的,时间一紧,我就将钉子拆开,俩口子我抄前面她抄后面,抄完再钉上还给人家。我拼命连夜偷偷地抄,每次都如期归还,很讲信用。还“手抄本”时,还补说一句:“我看完了,挺好的。”信誉是信任的基础。我获得“手抄本”的渠道也多起来了。《归来》、《一百个美女的塑像》、《一只绣花鞋》、《梅花图》等我抄过的手抄本就有十几个。
   李大哥最愿意听我讲手抄本中的故事。见了面,像说暗语一样问我:“有新的吗?走,找个地方给我讲讲。”他最爱听的是带有破案情节的《海盗》、《钢尺案件》、《三下江南》、《无头案件》等等“手抄本”,都是他拉着我去树林里或去他家里讲给他听的。
   “手抄本”,当时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事,却几乎没有人敢承认自己有手抄本。几个人在一起说起来手抄本中的故事情节,一个比一个知道得详细,却顶多承认自己是听别人讲的。
   有一次,政工组长那个假革命和区党委宣传部的同志,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对我说:“组织上正在考察提拔你,你怎么带头抄手抄本?”我急忙回答:“我没抄啊?”他又问:“我们了解,许多人都是听你讲的,你还不承认?”我敢紧辩解:“我真地没抄!”区党委宣传部的那位同志看见我的态度,有些不满,说:“我们了解过许多人,就你知道得多,讲得细。”我看他俩形势逼人的样子,也反唇相讥说:“唐诗宋词我背得比他们多,也是我做的?”“咳!”宣传部的人自恃才高接着说:“你背一首《赤壁怀古》我听听?”“这有何难。‘大江东去,浪淘尽……’。”我背下来给他听。我又背了几首之后,问他俩:“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我全会背,你随便点哪首,我给你们背,一句不会错。”政工组长看我有些急,用询问的眼光看了看区宣传部的同志对我说:“别背了,算了。知道你抄过。今后注意些,别传播了。”
   这件事,被宣传部的那位同志传回区党委机关的一些部门,成了小故事。我去开会时,在会场里听到有人小声对别人说我:“就是他,背唐诗的。”
   当时还有一首被称之为靡靡之音的“反动歌曲”《南京之歌》,在知青中秘密流行。那是一首可能出自于下乡知青的佚名所作词曲的歌,是宣泄上山下乡知青“改造地球”和怀恋故乡的情感歌曲。我也敢唱给我们的党委副书记、我的李大哥听。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悄悄地文化传播的历史,当时被视为暗流的历史,还真有些悲凉的感觉。人们渴望多方位的文化这一点点仅有的精神需求,却只能偷偷地去找、偷偷地去传播。还不都是林彪、“四人帮”给人们带来的政治桎梏造成的吗?
   另一个潮流也来了。是改变我们人生轨迹的潮流:知青返城。
   我们一起来的知青,走得最早的是一个去香港金山轮船公司的青年。他英语较好,在轮船公司的一条船上当报务主任的哥哥介绍他去的。这名知青走时,就凭一张公司通知他去的电报,其它手续什么都不要,把我闹晕了。“档案、介绍信、政审材料”这些在国内必须随人到的东西,他却不用?两个多月以后,他从巴哈马群岛给我来了一封信,不仅解除了我的怀疑,还给我介绍了“资本主义”的一些真实情况。他在信中告诉我,他每月挣600港币,他哥哥1500港币。让我这每月挣50多元人民币工资的人吃了一惊。
   一个接一个的知青,都回城去了。可是他们和去金山轮船公司的那位截然不同,几乎每个人都来找过我帮忙,就是办回城必需的手续。回城的人办得手续说麻烦也不麻烦,就是得敢开假证明。因为回城顶替有条件:属于不吃商品粮的、不是国家企事业单位正式职工的、未婚或离婚的单身青年。
这一下,我们这儿的体制可派上用处了,我们单位的公章是:“某某区某某人民公社”!真好!
“某某某,是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是我公社社员,属于集体所有制,实行工分分配制,非商品粮户口,特此证明。”假证明被知青们的父母亲拿着满天飞地跑,只要有单位接收就行。
   公社民政和派出所也忙起来了,离婚手续一个接一个地开出。
   走了的走了,没走的心,也早已飞出山去了。
   我岳母来信让她女儿回去顶替接班。怎么办?李大哥对我说:“你一定要考虑成熟。你虽然刚刚提拔到区团委工作,你妻子回城对知青们的影响作用,可以不做考虑。可是你的家庭问题一定要考虑好呀!”我明白大哥这句话的含义。我对他说:“她不仅是我的妻子,她也是父母的女儿。我为我爱的人能够获得未来的幸福做点牺牲,有什么不可?爱,不是自私,是奉献。”我支持她,和她办了离婚手续。
   妻子走后半年多,回城的口子越开越大。李大哥劝我也回城。
   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块土地。
   回想起我们来时,送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火车专列停靠的站台上,红旗招展。我们喊着“到边疆去,干一辈子革命!”的口号,我们背着“春桥给的”黄棉袄,我们怀着热血沸腾的激情,轰轰烈烈地来了。可是今天,我们又一个个孤零零地走了。
   我走那天,紧紧地握住我朝鲜族大哥的手不放,却没有想到,时隔快三十年了,我们俩却没有像我给他讲的《第二次握手》那样,重新把手再握在一起。
(杳辰作于2007-02-08 04:20: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532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012
 楼主| 发表于 2024-1-15 23: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百作者:上海知青  杳辰
             呼唤心灵的老照片 (10)

   回城后的当天傍晚,我就拉着办过了离婚手续的妻,来到了黄浦江畔。因为这条江不但给我留下过美好的少年记忆,她还像我们青年时代的心潮一样澎湃、一样汹涌,又将是伴随我生命之河一起流淌的江河。来到我们过去生活过的地方,眼望一江霞水,回忆起我们走过的那一段火热的激情道路,才发现自己在青年时代应该浪漫的时候,却不懂得或者是忘记了生活的浪漫。那一身草绿色的衣着和一颗火一样红色的心,就是当时我们的青春特色。
   在华灯初上的时候,外滩的霓虹灯光撒在江面上,浪花由于灯光的反射,呈现出多彩的鱼鳞状的光波,勾起我们对未来生活色彩的憧憬。可惜,江边人太多了,年青人一双双、一对对、人挤人地堆满了外滩的护岸墙。有人想拍一张照片留影纪念,就得很客气地和这些紧紧地依偎在墙上的热恋中的情人们商量,给留影的人躲开一点能照到江水和船的空间。当闪光灯一闪,那个短暂的空儿就像门一样,唰地阖上了。我一看年老的人们都坐在江岸的花坛边,明白了这条江边的墙已经不是我们这样年龄的人应该依恋的地方了。我俩向苏州河边走去,老远地就嗅到一种臭味。黑色的苏州河水像一得阁墨汁一样闪着光亮,是那样粘稠、那么难闻。咳!污染得这么严重了,哪像林区的河那么清呀。我的话,立即遭到妻的反驳:我们还不都是愿意回来吗?
   回城后找工作,像看外滩一样难。哪都是知青返城找工作的年轻人,哪都是刚从学校走向社会待分配的年青人。我的生活要一切重新开始。我不敢对人说自己是干部,因为你把那样的底儿说出来,肯定找不到工作。我找成了一份临时工作,是去码头当搬运工,抬箱子背麻袋,好在我有东北抬木头的干体力活的老底子,很快就被工长、领导认可了。
   当我有了工作的通信地址后,就给李大哥去信,先告诉他我们小夫妻离婚的事没有弄假成真;再告诉他,妻在商店里卖菜,我在码头上装卸队工作,虽然日子平淡清苦,但觉得还满意。我们相信,面包会有的。叫他放心。以后,随着我的工作内容的不断调整,从出力气、到搞技术、后来又做管理,每次工作变动都写信告诉他。可李大哥只给我来过两封简短的信。信中先说几句鼓励和祝贺的话,还说自己汉字写得不好,所以回信少,见谅。
   前些年,东北一名同志来沪看病,找到了我。我向他打听李大哥的情况。是他告诉了我,我们走后李大哥的那段经历:
   我们走后不久,李大哥就被提拔为公社党委书记。他为人正派,作风端正,体贴群众,工作实干。改革开放以后,他手中的权力非常大,可是他不贪不占不送礼。所以他在两千多名职工的单位里威望很高。一场管理体制改革,一个大公社分成为几个小林场,汽车队、贮木场也独立出去了,李大哥的工作就不好安排了,提到上级任个副职吧,说他没有大专以上学历,让他当个小林场的书记或场长吧,那些新场长书记原来都是他的下级。没办法,让他当我们一起去打火的那个汗马自然保护区的党政一把手,说是自然保护区的工作已经提到重要位置上来了,其实是只让他管几十个护林员、保护那里的一片森林和保护那里的动物罢了。李大哥乐得平淡,不争权,不争名。总在那没人的保护区里住起来不回家。当地的人们都说:李书记上边没人。
   又是一场改革。为了提高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程度,五十岁出头的他就退居二线了。李大哥连自然保护区那没人的地方也不让去了。他寂寞了一年多,老呆在家里看电视。老伴儿怕他闷出病来,窜动别的朋友给他开了个假证明,说他脑血栓引起半身不遂,反正那地方脑血管病发病率极高,谁也不问是真的假的。他办成退休后,在老部下、老朋友、老领导为他设宴祝贺的连番酒场上足喝了二十天酒,就搬回延边老家养去了。
   这位来看病的同志对我说:别说你俩失去了联系,单位的人有谁知道他的地址?有事,他的一个老乡替他办。
   去年夏天,我在报纸上看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步正发的一篇论坛讲话,其中有这样几句话: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按细行业分组,2000年工资最低的是采掘业当中的木材及竹材采运业,4535元。行业最高工资和行业最低工资两者相差471倍。2004年工资最低的是农、林、牧、渔业当中的林业,6718元。从2000年到2004年,4年间,行业差距扩大了16倍。
   我读到这篇文章,马上给东北的朋友打电话得到了证实,同时得知李大哥每月的退休工资是六百多元。我沉闷地放下电话,眼泪都快流下来了。在最冷的地方工作的人就应该工资最低吗?一个从部队里走出来、开发大兴安岭三十多年的人,从最寒冷最艰苦最基层的工作岗位上干起来、从不计较任何报酬的人,一个曾经领导过占地30多万公倾的林海、管理过上千台机械设备的基层领导干部,侥幸地把命带出林区,只能享受这种待遇?试想,别说在那工作三十多年,就让你在冰箱里生活十年、有几个人能承受得住?前些日子,我在街上看到一个鼓动路人穿衬衫在零下18度的冷藏车里呆上半小时就给奖品的商业广告宣传行为,听到组织者口沫翻飞的讲演,我觉得好笑。这对于在大兴安岭工作过的人来说,是雕虫小技。
   我翻开珍藏多年的影集,一张张黑白照片展现在我的眼前。照片上记载着我们当年的历史印痕。照片中的人物虽然你、我、他多有变化,可照片的背景却转换不多,无非是:集材——50拖拉机、解放牌汽车吊车、太脱拉——148运材汽车、简易公路的木桥、森林中的棉帐篷、劳模会的会场外景、莽莽的林海雪原。想起那时选个背景拍照,不知是费了多少心思精挑细选地认可了这些最美的景观。小小的照片打开了我尘封多年的遥远记忆,也勾起了我思念大哥的无限情愁。
   我为大哥的悲凉人生叹息,我为大、小兴安岭的林业职工感慨不平。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建设需要木材时,他们在毫无人烟的原始森林中扎根,用热血战胜严寒,为祖国奉献木材。森林的过量采伐不是他们的罪过,掠夺式采伐、游牧式作业是错误的上级领导指挥的失误。可是,生态失衡的现象被今天的人们认识之后,责任却间接地被那些当年的开拓者们承担起来。如果把开发大兴安岭看做成参加了一场战争,他们不是得胜归来的将士没能够参加庆功领赏,却像败将手下的战士,兵血白流了。参加这次战争的战士们,好像是自己发动起来的这场错误的战争似的。
   我在怜悯大哥他们的时候,也在暗自庆幸自己。假如我不是坚决地离开了那里,今天的我,会怎样呢?想起我刚回城时受得那番苦,值得!心抱不平的我真想骂一声:炮灰该死,逃兵万岁!
   余愤平定之后,想起我们今天的社会是在努力走向和谐,国家既然看到了、并且敢公布这种行业收入不合理的现象,就是在努力改变这种状况。我祝福李大哥他们,祖国不会忘记你们。
   我的朝鲜族李大哥,是一个性格笃实的人。说他木讷,他却不但能把问题一步看透,还能有各种各样的点子来处理问题;说他聪明,他却不会奉迎社会上的事,吃亏的总是他自己。俗话说:山里人诚实仁厚,水乡人聪明伶俐。如果硬要按这种区分法把人分成两部分的话,虽然我知道他的老家是出水稻的地方,可我还是要把大哥划为山里人了。因为,他有广阔群山一样的情怀,他有浩瀚林海一样的胸涛。洁白的山雪踏下过他青春的脚步,清澈的山泉洗涤过他奋斗的征尘。是山把他的情操锤炼,是山把他的理想和人生系在了一起。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者动,仁者静。者乐,仁者寿。在我的心中,他一定是仁者、一定永远是仁者。我的心灵中猛然被呼唤起这样一句朝鲜族歌曲的歌词:祝你健康长寿!遥想我的朝鲜族大哥,我心曲的迸发,你能听得到吗?
·全文完·(杳辰作于2007211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532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012
 楼主| 发表于 2024-1-16 16: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百作者:知青  杨克文 2009.10.1.
                    又见新林          
   八月的大兴安岭山花烂漫、喜事连连。蓝莓节的热闹欢庆还未远去,又轰轰烈烈地迎来了纪念知青上山下乡四十周年的大型活动。我们新林林业局重返第二故乡的沪浙知青一百余人一路欢歌于8月18日中午到达新林火车站。只见站台上当地群众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亲人,新林党委书记王涛带领班子成员到火车站迎接,使我们倍感亲切、激动万分。
   我们的第二故乡新林林业局地处大兴安岭山脉北麓、东接呼玛县、南邻松岭林业局、西依呼中林业局、北毗塔河县,全局总面积869971公顷。我们新林林业局在大兴安岭林区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全国林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通过这次的回访参观,我们欣喜的了解到如今的新林以营造林为主,开始了二次创业,确定了多业并举、多元发展、主体挺进、立体开发的发展方向。通过深化改革、结构调整,特色种养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如养鹿、培植黑木耳、香菇等已发展成为替代产业,当地群众的收益提高了、生活稳定了、社会和谐了。看到第二故乡的变化发展,我们这些曾在新林战斗过的沪浙知青由衷的感到高兴,大家为第二故乡的教育发展踊跃捐款达46000元。
   8月19日,我们一行分头去了当时工作、生活过的单位,我们30余人去了宏图林场(原前进林场),宏图林场位于大兴安岭主峰伊勒呼里山,林海至碧水的铁路16公里处,东与红林林场相接、南邻塔源、北接大乌苏、西傍呼中林业局,在这里我挥洒了近10年的青春时光,但如今林场的人气则不如我们在的时候,过去商店、粮店、银行、邮局、学校、卫生院、浴室、理发店等一应俱全,光场部大食堂就有4个(车队食堂、贮木场食堂、房建食堂、机关食堂),一日三餐每个食堂的就餐人数多达百余人,可谓人丁兴旺,再加上六个采伐工段、一个女子营林连、一个女子筑路连的工人上下走动,场部真的非常热闹。如今大批知青返城,加上当时和我们一起工作的老工人及铁道兵转业的工人都已退休,多数都去了山外的各个城市,所以林场看起来比较冷清,使我们多少有一些伤感。
   在新林纪念知青上山下乡四十周年的座谈会上,知青代表畅所欲言、踊跃发言,发表了不少这次回访第二故乡的感想及对大兴安岭的建设发展献言建策。新林林业局的领导也表示,把以林产工业为主的结构调整为生态型、资源培育型的产业结构,这种阵痛对于全局的干部、群众是一个严峻考验。如今生态建设固本,工业经济强区,特色产业富民的发展战略使全区的城镇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这次重返第二故乡,看到了总体的发展势头是良好的、积极的,但是压在当地领导和群众肩上的担子也是很重的。我们将会以各种方式积极关心、支援第二故乡的建设和发展。衷心地希望大兴安岭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树更茂,明天更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532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012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17: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百作者:上海知青  呼中阿惠 发表2011-12-22
          怀情山海关
        “怀情山海关”,一张有点褪色老照片,激起了我一幕时空回忆。记得那时是跨过七十年的头几年,我们踏上千里回家探亲之路,计划去北京古城观光旅游,看看昔日皇帝紫禁城的风光,沾沾今日领袖中南海的恩泽。绿皮火车长龙到达山海关,刚过午夜,站台上灯光依稀,很少有客上下,小站上出现个把人都是十分显眼的。我们睡眼惺忪,隔窗打量着窗外,蓦然,两个送客的人在与人挥手告别,其中一个身影映入眼帘特别熟悉。早就听说宏伟一连优秀上海知青顾明光等在山海关那边上铁路学校,莫不是他?随着我的呼喊,他和我双眼相视,惊讶了几秒,立刻爆发一阵欢笑。我们迅速决定中途下车。幸好不是返回大岭,行李前扛后背加双手各拎一个,步履踉跄,行动不便。我们回家的随身行李很简单,只有一个旅行袋,单手一提就可立马走人。尽管旅客列车在这里停留没有几分钟,下车行动更是快捷得很,一丁点时间,我们已经立身站台上了。天,漆黑一团,离开天亮还有一段时间。顾明光等热情引导我们步行来到他的集体宿舍。室内是传统的上下八人睡铺。我们被周到地安排小睡了好一阵子。
       第二天一早,吃完早饭,顾明光、陆凤祥陪同我们一起登山海关。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关,这里,长城一头向东伸向渤海湾,一头向西攀岩蜿蜒在连绵的山峦中。我第一次看到了传说中的瓮城,关里有机关,关门又见城。古人的战争智慧真是发挥到了极致。惊叹之余,我们在山海关城墙下一起用相机摄下了这难忘的相逢之情。这,就是今日老照片“怀情山海关”的由来。在此,谨以此文感谢顾明光、陆凤祥当年热情好客的情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532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012
 楼主| 发表于 2024-1-20 02: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百八十篇作者:杭州知青 桥工涛哥 发表于新浪博客 热土恋歌2006-08-08  
聊游泳
   说起游泳,在不同的地域环境和人当时所处的不同境遇,其感受是差异很大的。在这里,我想选取几个经历的片段,与感兴趣的朋友们共同品味。
   在我记忆中印象很深刻的是在黑龙江时,那是七十年代,我所在单位在大兴安岭北麓的阿木尔河上造桥。阿木尔河是一条在我国境内最北部的黑龙江支流,在如今的漠河县境内,冬天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六十几度,但夏天最热时午后气温也有三十度以上。一天劳动下来也是一身臭汗,自然就想到去工地旁边的河里游泳洗澡。
   由于地处高纬度,白昼很长,六点钟的太阳还挂得老高。而河里呢,由于水流湍急,只有近岸浅水的温度尚稍可人意,而离岸稍远的急流中的感觉用“冰冷刺骨”来形容是一点不过分的。因为水温绝对在十度以下,与空气之间的温差悬殊达二十来度,你想人受得了么?因此游不到一百米远,时间不过三、五分钟就要逃到浅水区,将身体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缓和一阵。就这样上下往返几次,也算是过了游泳瘾。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要问:“比黑龙江的冬泳还冷?”那我要告诉你,这味道肯定是不一样的。我没有参加过冬泳,却与冬泳者聊过这方面的感受。他说:“关键在于下决心参与!这种场合,往往有很多媒体采访,围观的人又多,既然来了就不能装孬(涛注:指不好打退堂鼓的意思);再者,现场气温肯定也在零下十几、二十几度的,而打破厚厚的冰层,下面的水温肯定在零上,比气温要高很多,只要衣服一脱就会感到很冷,跳入水中还比没跳前好一点呢。再说在水里也不可能待很长时间,只要使劲游动也还是能坚持的,何况还面对着那么多的目光和镜头呢。当然,训练的时候也得咬牙坚持。”
   接下来说一段八十年代的经历。那次时值盛夏,我驾驶大货车从山东回杭州。那时候尚无高速公路,一般公路路况也不好,颠簸了大半天还行驶在苏北宿迁境内。我当时走的是一条车流量不是很大的二级公路,正感到“人困马乏”的时候,突然发觉车子水温居高不下。正好路过一个水库旁,于是停车,拿塑料壶到水库取水。看到水很干净,就萌生了游泳解乏的念头。当全身浸入清凉的水中,浑身感到舒服极了,暑热顿时离我远去。我扑腾了一圈后回到坝脚浅水处,泡在水里审视起这个水库的地形来:水库不很大,约摸有四、五十亩水面光景,怪道:四周并无山峰——水源从何来?
   但见,水库对面的地势似乎略高一些,环库三面都有葱茏的树,却不见村庄;水面上既不见船,也不见人,只在大坝上的远处看到一小群羊和两个玩耍的牧童;隔着大坝的公路上时而传来经过车辆引擎的轰鸣和数声喇叭,但也不觉得喧闹;库面上清风席席、涟漪阵阵,使人顿觉心旷神怡。啊!真是一处消夏避暑的好去处。然而,我任重而道远,没有福份在此长久消受安逸,只不过聊作一次短暂的工间休息罢了。于是恋恋不舍地离水上岸,披着西晒的骄阳,重新抖擞起精神,踏上风尘仆仆的归途。
   最后再记一段海水浴的感受。那是1993年暑假期间,我们夫妇俩带着十五岁的儿子回访黑龙江,正巧内侄女小菁到东北出差,于是四人同行。我们乘海轮到大连,安顿好住处后就直奔星海公园海滨浴场。我为尚未学会游泳的儿子租了一只救生圈,留下妻子在沙滩上看管衣物,其余三个就下了海。
在海里游泳和在江、河、湖、水库里是大不一样的,除了海水是咸的以外,海里是风虽平却浪不静,稍有不慎是很容易呛水的。而且,面对无垠的大海,似乎自己缩小了许多,跟大海相比自己是多么微不足道。再者,我不敢游远,游出去一百多米就赶紧返回来了,这里的原因除了要照应在浅水区嬉水的儿子外,还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似乎游得太远会被大海吞噬掉,很自然地想起了著名作曲家聂耳在日本葬身大海的悲剧。而且我注意到:在千来米长的海滨浴场里游泳的总有好几百人吧,能比我勇敢、游得更远的人也是寥寥无几,由此可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句话恐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罢。
                             2006-8-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532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012
 楼主| 发表于 2024-1-20 15: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百八十一篇作者:杭州知青 木之音
          由外号和称叫想起
由外号和称叫想起1.jpg
由外号和称叫想起2.jpg
由外号和称叫想起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532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012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 16: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百八十二篇 今天找到了萧山知青利坚所写的《东宁回忆录》全文,共有五段,它的(一)可以参看第13页的第四十一篇,现从第二段开始:
[2]远处传来哭泣声
       那是我们知青刚到黑龙江第一年春夏的一个傍晚。北方的晚风吹的有点凉飕飕的,白天干了一天农活铲地。(我们虽然是林业,但那时的东北,由于国家每月只有供给1斤大米、8斤白面,其它都是粗粮。为了改善生活,林场每年都要开荒种小麦、大豆和土豆等农付产品,以补给一些细粮。)我们大多数知青从小也沒干过农活,一天下来不少人都腰酸背痛,滿手血泡。我和几位男同胞吃完晚饭,并喝了点小酒延着山间小路溜达。晚风从远处传来一阵阵哭泣声,我们仔细一听是从白天干活的那块地边的小溪沟传来的,哥几个就紧走几步跑去看望,过去一看是她们——六七个女同胞坐在小溪边抱头痛哭,看我们去了哭的更厉害,很委屈、很伤心。
       后经了解,有几位连晚饭都还没吃呢,另几位是吃饭时看有几个没来,等吃完饭后找过来的,还给她们买来了干粮。她们哭泣着伸出双手(两手好几个血泡有的已破皮),可想而知那是钻心的疼呀。想着这些痛苦,再加上离开亲人来到那么遥远的边疆…...越想越思亲,越想越怨屈,越想越想哭。当时我们几个男同胞也缩手无策,只有慢慢地劝慰和开导她们。
       从那以后,不管干什么活,我们都会去帮着女同胞们,让她们量力而干。第二天,林场场长兼书记知道了这事后,让女知青量力而行,能干就干,不能干的慢慢干或休息几天再干。自从我们杭州知青到林场的第一天起,老场长就对我们特别关心和照顾。他真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位和善的场长兼书记。他是山东人,参加过解放上海战役,后转业到东北林业,在部队是连指导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532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012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01: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百八十二篇 作者 萧山知青利坚
                          东宁回忆录
[3]紧急集合,特级战备
   那天是72年的国庆前夕(9月30日)早上,林场的广播发出了‘武装民兵紧急集合的通知’;这天下着密密的小雨,几分钟后我们民兵连集合完毕,点名、发枪枝弹药,每人20发子弹、2颗手榴弹。先听场领导作战备动员报告,(同志们:今天把大家紧急集合起来,是因刚接到上级的通知,苏修有一部队集结在我边境-带,迹象表明,苏修随时有可能袭击抢占我国领土,现在由于大部队离这边境线-带太远,不能及时赶到增援,上级命令我民兵连迅速赶去增援边防小分队。)正说着;忽看见我们民兵连长骑着高头大马背着冲锋枪奔跑到队伍面前停下,报告场长书记‘我接到前指的命令,让我们马上跑步出发前去增援’。......好的那我就不多说了,你马上带队伍出发吧。
   雨还是不停的下着,我们也没有雨具等挡雨的东东,在沥沥小雨中大步奔跑着,满脸流淌着水,衣服都湿透了;突然远处传来了枪炮声,大家的心-下就揪了起来,队伍中萦萦传出了哭泣声,特别是女人的哭声,并夹带着男人的劝慰声;当时我的心情很复杂,既兴奋,又紧张,(因我从小就喜欢看战斗片,就想象解放军那样上前线打仗,这次可真的碰上了)。大概跑了有十多里路,这时从前方跑来一位解放军战士,到我们连长跟前站定报告说:“前方大部队已提前到达边防线,让我们暂时不必前去,返回林场待命。
   后来才知道,原来这是-次由地方部队与民兵联合举行的仿真军事演习;所以搞的逼真。前面传来的枪炮声是:枪声和手榴弹加上鞭炮声。把我们大家给忽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532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012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8: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百八十二篇 作者 萧山知青利坚
                          东宁回忆录

[4]团结一致,决不势弱
       在我们杭州知青到林场之前,已有-批当地知青分配在林埸了。由于东北吃的大部分是粗粮我们南方知青不习惯,国家有三个月的细粮(大米加白面)拨给林场食堂,当时大概每人每月是40斤的定粮。开始我们并不知道他们发给我们的食堂饭票有粗粮、细粮之分,反正一开始食堂吃的基本都是细粮,我们饭票就随便用,等过两个月后,通知我们食堂吃饭要有粗、细粮之分,(每月九斤细粮-斤大米,八斤白面其它全是粗粮)我们大家把之前剩下的饭票-看基本全是粗粮票了,当时也沒觉得怎样。后来看着他们当地知青细粮吃不完的吃,我们就感觉不对,但也沒办法,因为他们知道有粗、细饭票之分,前两个月吃饭都用得是粗粮票,细粮票全栈起耒了。(这也是后来他们才透露的)。
       刚开始连续吃粗粮(玉米面大饼子)还真是受不了,哪能吃的下,咽不下也得吃,就吃-点点,天天吃不饱,还要干活出大力。还好场领导经常到饭口时耒看望我们,这时我们把看到和听到的事跟领导提了出来,领导说你们应该还有细粮呀,怎么回事,当时就叫人把食堂管理员从家里找来,问明咋回事,管理员粗浅的说明了一下原因,就这样过去了。第二天场部决定这月补给我们杭州知青每人10斤细粮,(以粗换细)当时我们也挺知足的,这事就那么过去了。
       过后有-次我们到林业局去,把这个情况反映了,-说才了解到我们来时国家有每人三个月定量的细粮调拨给林场,-半是大米,另-半是白面。回场后经过多方调查,才弄明白,前面说的两个月的粗、细饭票混着用是-方面,更主要是管理员贪污了细粮拿回家了,(当然有-部份是送人了)。我们大家一听这事,气不打-处耒,大家决定当天就罢工、绝食;并派代表到場长办公室理论,把事情的前后经过都讲清楚,并要求撤换食堂管理员及部份食堂人员;再补给我们每人细粮,后因林场仓库细粮也不多,头年给补了每人10斤,到第二年又补了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532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012
 楼主| 发表于 2024-1-24 16: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百八十二篇 作者 萧山知青利坚
                          东宁回忆录

[5]初次狩猎
       那是我们刚到黑龙江的第一个冬天,头场大雪下的时间不长,没有封山,等第二场大雪下起后就一直下个不停,满山遍野雪白一片,大地换上了银装,复盖了少存的一点绿色;山里的动物开始大量寻找食物准备过冬。
       这是一个星期六的早晨,我跟着林场的一位爱好打猎的老工人起早(大约早晨4点多钟)扛起头天准备好的枪枝弹药,吃完早饭、带着干粮出发了。今天我们的主要猎物是打狍子,所以不带猎狗,就俩人轻装上路走了有十多里路,来到一个山沟的小溪边,小溪两边都是小杂树和夏天青草丛生的地方停了下来。我们在还未到但快到这个地方的时候,老猎人就叫我别说话,脚步放慢、放轻点,不然容易惊动了狍子;(因为狍子长的象山羊,又象鹿,是食肉动物的美食;它能生存下来主要是它的耳朵特别灵,跑起来特别快,人称草上飞)。我们来到这块地方天还刚开始发白,只能看清前面40-50米的东东,听四周沒什么动静,也没看见什么东西,就找了个比较隐蔽的地方坐下来喝点水少息-会儿等待天亮。
   天开始慢慢地放亮了,我们能看清楚前面2-3百米远的东西了,等啊等,等了有一个多小时,突然听到前面有动静,看见有几只狍子在前面树林里走走停停的往这边走耒,等它们走出林子又停下了,一共有五只,三大二小,它们不停地东张张西望望,竖起耳朵听听,然后小心翼翼地朝小溪边走来。当时看的我心情好紧涨喔,心脏激动的象要从腹腔里蹦出来似的,老猎人看出我当时的心情,在一边轻轻的安慰我要稳住、不要激动,等它们慢慢靠近在30米左右时再开枪,我看着他趴在那里端着枪瞄准着一动不动,我的心也开始慢慢的平静下来,屏住呼吸端枪瞄准着一只大的狍子,等它们渐渐靠近。
       第一次打猎终是不行,心情还是比较激动的,沒等狍子靠的太近,在双手的颤抖下我的枪先响了,接着老猎人的枪也响了起耒,连开了三枪,把一只大狍子撂倒在雪地上;一听枪响那几只狍子撒腿就跑,我站起来又开了几枪,有一只狍子倒下后又站起来就跑,等跑进树林一会又出来了,可能是发现少了一个伙伴返回来找;我俩跑到那只打倒的狍子跟前一看中了两枪,一枪正中脖子,另一枪打在大腿跟上,当时还淌着血沒死,我们用绳子把四条腿帮在一起,这时另几只狍子在远处叫了几声就离开了。这时我建议到前面另一只狍子跌倒的地方看看,我俩走到那地方一看确有血迹,那只狍子定是受伤了,但伤的不重,没伤到正地方,要是打到脖子那它是必倒无疑。
       第一天跟着去狩猎就有那么大收获,我真是兴奋不已。我们俩用猎刀砍了棵小树抬着咆子就胜利返回林场。一到老工人家,我俩就上炕坐下抽烟、喝酒,他们就忙着拾掇狍子,晚上放了好几桌,一顿美味的狍子宴就开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