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查看: 24228|回复: 11

【知青故事03】黑龙江兵团(虎林)四师三十五团11.7大火

[复制链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发表于 2020-2-16 12: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0_副本=.jpg
       上山下乡期间究竟死了多少人,目前尚无具体的说法。1973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知青上山下乡会议上,对因工伤事故死亡的知青有一个不完全的数字: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553人,广州兵团210人,云南兵团297人;而新疆兵团自1969年以来,仅自杀的就有134起……他们当中有人是为了扑救山火,有人是为了抢救陷在泥沼里的拖拉机,有人是为了抢救落水的山羊,也有人仅仅是为了捞起掉进洪水里的几根电线杆子。如上海知青金训华,1969年到逊克县双河村三个月后,在洪水中抢救电线杆牺牲。
       这些牺牲的知青,从来不会想到,当他们伴随着几千万人的知青大潮,涌向这片广阔天地的时候,这里就将成为他们人生的终点。他们随潮而来,却不能随潮而回。他们仿佛是这大潮过后留在沙滩上的几粒沙子,永远的埋在了那片离家千里之遥的冰天雪地了。
H.jpg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0-2-16 12: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i.jpg
       当年在生产建设兵团时期发生跑荒的事,屡有发生。虎林县境内的农场在1970年就先后发生过两起烧荒跑火烧死很多知青的事件。一件是1970年4月18日三十九团(兵团改建后称云山农场)跑荒事件,共有26名男女知青献出宝贵生命,其中多数是女生。另一件是1970年11月7日,四师三十五团(兵团改建后称庆丰农场)知青奉命扑灭草甸荒火,14名男女知青英勇献身(其中女生13人),年龄最小不满17岁,最年长的也只有23岁。前者报道极少,后者曾因凤凰卫视和央视做过专题报道。
       然而,这场“11·7大火”最终被定性为一场大事故,三十五团救火牺牲知青至今都未被授予烈士。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0-2-16 12: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J.jpg
       解说:十四座墓碑,花样的年华,一场荒火将他们年轻的生命定格在了同一个日子。几十年过去,当青春凝固,一代人的激情与热血,如何在烈火中永生。
       再过一些年,除了冷冰冰的文字记载,还能有多少人记得知青那一段活生生的历史呢?将近两千万人的青春岁月,确切数据不详的年轻生命 ----
       花样年华俱往矣!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0-2-16 12: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01
    这两件事情,我都有点印象。特别是三十五团的那场荒火,烧了三天左右。晚上往东南面看,都能看到漫天的火光。后来听说烧死了不少知青,但具体是怎么个情况,当时年少,并不清楚。后查了些资料,方对这场救火事件,有了一些了解。
02
    1970年11月7日下午5时,三十五团某连在烧荒时,突然风向改变,大火失控迅速向着中俄边境蔓延。如果烧过边界,就将造成不好的国际影响,也使本就紧张的中苏关系更加紧张。为了防止火窜过江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三十五团立即组织人员,赶去扑救山火。
知青们一无森林救火经验,二无救火专业工具。凭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赤手空拳冲向火灾现场。先到的人开始烧火道,但点火的地点离大火太近了,火道的火刚点起来,大火就到了,两股火合为一处,产生的气浪形成了强大的风势,噬人的火焰窜起几丈高,狂风卷起滚滚灼浪烧得荒草和树条劈里啪啦作响,形成了一片火海,把救火的知青死死的困在里面……那一夜,十四位年轻的知青战友,为了美好的理想,为了北大荒他们的二故乡,献出了年青的生命。
03
     十四名死难者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哈尔滨几座大城市,他们当中最年长的23岁,最小的只有17岁。他们是付强、栾英、薛克平、刘文、王秀琴、史丽露、马玉兰、耿淑媛、周秀兰、潘文宣、王晓勤、王丽荣、郑秀荣、傅小芳。
17岁的上海女知青傅小芳,是牺牲者中最年青的知青。她传承了上海女人的精致美丽,温婉贤淑。当时任农场机关打字员,当时她正在发烧。见她也爬上了去救火的汽车,团长喊道:把那个傅小芳叫下来,别让她去。但她大声疾呼:“我得去,我还要入团呢”。为了入团,为了要求进步,她不畏无情的火海,最后永远留在了那片黑土地上了。
傅小芳爱好广泛,会吹口琴,会拉手风琴,还会唱歌。她很聪明,什么东西一学就会。别人说点什么,一点就透。1968年,初中刚刚毕业的傅小芳,偷偷拿了家里的户口本,报名加入了上山下乡的大潮,但这一走便再也没能回来。如今快五十年过去了,当年傅小芳从北大荒寄给家里的一瓶米酒,虽然都已经变了颜色,但她的母亲一直珍藏着。看到这瓶酒,她就象看到了自己的女儿。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0-2-16 12: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04
    北京西城女知青王秀琴,1952年出生,身高一米七,虎背熊腰,泼辣豪爽,大嗓门,人没进来声音先进来,被大家叫作大王。大家都愿意和她开玩笑,她豁达开朗,为人坦城,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人缘特别好,不管男孩子,女孩子都喜欢她。下乡时任三十五团通讯股参谋,她歌唱得特别好,声音特别洪亮,底气特别足。机关开会,总是她领唱,所有连队在一起开会也是她领唱。她在去的汽车上,带头唱起了革命歌曲,鼓舞大家的士气。在救火中,她十分坚强,棉衣、秋衣都被点燃了,鼻子里头堵的全是烟灰。被救出后,神志已经昏迷,口中默默背诵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由于她烧伤实在太厉害了,衣服和肉粘连在一起,已经根本无法脱掉。她的两条腿已经粘连在一起,没有一块完整的皮肤,医生没有办法把她的两条腿弄开,就对她说:你自己把腿劈开。坚强的大王,就自己硬把沾在一起的腿给劈开。凝固的血浆和烧坏的股肉已经粘到了一起,再把它撕开,就和上酷刑一样。王秀琴浑身烧得已经没有一块好皮可以打麻药,在没有任何麻醉的情况下,做的气管切开术,但是就这样也没能挽救她的生命。她还是在当天晚上就离开了她挚爱的亲人和战友。
北京知青马玉兰,家住在石景山发电厂所在的广宁村西铁路,她和同时牺牲的耿淑媛,同为石景山中学初中毕业生,牺牲时20岁,
马玉兰出生在一个普通的铁路工人家庭,父亲是石景山火车站的工人。马家有四个儿女,马玉兰行三下面还有个妹妹。马玉兰从小就乖巧懂事,是个善解人意听话的好孩子。在家帮妈妈干家务,照顾妹妹。在学校努力学习,是老师和同学都喜欢的好学生。
马玉兰长得看似柔弱,但十分要强。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行动上勤勤恳恳踏实工作。初到连队后,马玉兰便向领导提出到最脏最累的猪舍去锻炼。面对又脏又臭的工作环境,她没有城市女孩的娇气,不怕脏苦,全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猪病了,她也吃不好睡不着,经常半夜起来到猪舍照顾病猪。一次,一头小猪病了,她跑了十多里路去兽医站取药,并用自己的饭盆煮玉米面粥,掰开猪嘴一口一口地喂,直到小猪康复。当时,兵团战士每月工资三十二元,马玉兰对自己精打细算,从不乱花一分钱。但猪病了,她会很大方给猪买些“好吃的”。她担任连队出纳工作期间,在一次结账工作中,发现短款2角2分,查找核对加班到深夜,可还是没查找问题出在哪?怎么办?自己掏线补上算了?这个念头一闪,她马上意识到,补上点钱是小事,可违反财务制度是大事,财务工作不能有丝毫含糊。于是她打起精神经续查找,最终找到了短款原因。此时,天边已出现鱼肚白。
马玉兰非常注重坚持原则,并且在原则上不唯上不唯权。一次,连指导员想用连队费用买一块黑板,马玉兰认为这个费用应该出宣传费,不能从连队费用里出,果断拒绝。还有一次,一位连领导在批准职工借公款时,马玉兰发现超出该领导的权限额度,她坚持原则没有多借。
马玉兰虽然原则性强,但对同志却有着春天般的温暖。在她兼职出纳期间,每到发工资的日子,她会主动把工资包好送到每一位同事手中。到卖粮时,她又挨家挨户上门开票,因此受到大家一致好评。一次,马玉兰得知老职工皮恩江的脚出了工伤。因老皮的老伴很早去逝,马玉兰不顾自己重感冒,立即前往老皮家探望,帮着打水做饭。还抽时间给老皮的孩子拆洗棉衣。
在领导关怀教育下,马玉兰进步很快,两次被评为五好战士,并先后出席了团首次职代会和后勤站线讲用会。1970年9月30日,马玉兰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马玉兰表现突出,后被调到连部担任文书。
荒火发生当天,连队正在开排以上干部会议。她接到上级通知后,立即跑进会场说:团里来电话说一连跑荒了,要我们连组织一个男兵排去扑火。那是她最后一次传达上级指示,当晚她就牺牲在了扑火第一线上。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0-2-16 12: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05
      耿淑嫒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亲是北京石景山电厂工人,母亲是残疾人。家境的特殊性,让耿淑媛比常人家的孩子早熟,她很早就知道要为父母多担些担子,来减轻父母的生活压力。她即要帮父母照顾好弟妹,还要帮助身有残疾的妈妈干家务。勤快懂事的她,受到了街坊邻里的交口称赞。
在学校里,耿淑嫒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一次,低年级的一个同学因病需要输血。当她得知这一消息,毫不犹豫的伸出自己的胳膊。还有一次,本校的一个学生不慎落入水中,耿淑嫒奋不顾身跳下去施救。在1966年全国学生大串连期间,来自吉林某校学生串连到广宁村中学时,其中一名女生病了,耿淑嫒知道后,主动来照顾她,并让妈妈做了面条汤送过去。做碗面汤这在今天看来真不算什么,但在当时那个物质极度匮乏,家家口粮不够吃,定量副食凭本买的年代,能吃碗面汤可以说是件奢侈的事。据耿淑嫒家人回忆,得到帮助的那位吉林学生后来与耿淑嫒亲如好姐妹,保持多年书信来往。通过以上几件事,可以看出耿淑媛具有强烈的悲悯情怀,以及乐于助人的善良本性。
到三十五团后,在二年多的兵团生活中,耿淑嫒对工作有着火一般的热情。先后在食堂炊事员,酿酒,通讯班等岗位上工作。而且干一行爱一行,任劳任怨,踏实肯干,多次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
耿淑嫒特别懂事,为了能帮父母多分担些家庭经济困难,处处精打细算。从来兵团到牺牲的二年多时间里,没有回过一次家。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0-2-16 12: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06
北京知青王晓勤,1950年出生,北京西城36中学生。她是部队大院长大的,和其他兵团战士不太一样,穿一身浅灰色的海军军装。虽然褪色发白了,却洗得干干净净,穿得板板正正,腰间扎着一条皮带,威武精神,仿佛电影《红色娘子军》中的女战士。她身材高挑,体形匀称,圆脸盘,大眼睛,见人不笑不说话,笑时两只酒窝浮现两腮,和蔼可亲,非常有亲和力。她头上总是戴着一顶军帽,就是打篮球时,她也不脱掉帽子。后来有人好奇,冷不防摘掉了她不离头的帽子,才揭开了迷底。原来她血热,有少白头,爱美的她不愿将自己的缺憾示于外人,她是一个很爱美的姑娘。可能是革命军人家庭出身红五类的优越感,让她有种根正苗红的清高。对人对事,也颇有军人对待事物的态度,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对于一些看不惯的人,绝对疏远,一点也不中慵,从不模棱两可。对于志趣相投的同学,则把心都能掏给你。她嗓音清亮,很有音乐才华,曾报考解放军艺术学院,并被音乐系录取。但文革的浪潮席卷全国,各类院校停课闹革命,她的音乐梦也随文革的到来而夭折了。王晓勤还是个篮球高手,球技精湛,左手投篮更是一绝。在北京中学时,就活跃在篮球场上。在农场她和北京三中的几个女同学组成的篮球队,在农场所向披靡,名气相当大。到北大荒之前,她就在1966年和同学到新疆去搞过串联,了解边疆人民的生活情况。1967年学校停课,她积极报名到黑龙江垦区来。1967年冬,她到了三十五团8连,在机务上开拖拉机。在工作上她严于律已,劳动中从不偷懒,累得汗流浃背。老职工对她这种工作态度,十分的赞赏。
王晓勤的父亲王学清是老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二军电话队政治指导员,红二十八军第十二团政治委员,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政治指导员,第二分校大队政治处组织股股长,第二分校政治部训育科副科长,八路军120师三五八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队列科科长,晋西北军区第三军分区游击支队支队长。参加了陈庄、黄土岭战斗和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任吕梁军区第九军分区参谋长,第八军分区副司令员,晋中军区独立第五旅副旅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军区沉陵军分区司令员,空军第一航空预科总队总队长,空军第27师师长,副军长,东海舰队航空兵司令员,东海舰队副司令员。这位老革命三十多岁才有了这个女儿。老人家到了虎林后才知道女儿牺牲了,气得跳脚大骂兵团领导瞎指挥。
王晓勤牺牲后,所有认识她的人都失声痛哭。她老红军的父亲体弱多病,身边无子女照顾,组织上已决定调她到北京工作。第二天回家的火车票就装在口袋里!机关扑火队伍中没有她的名字。一听说要去扑火,她追赶着登上了大卡车,上车前,她留下了火车票,又摘下手表交给同宿舍的战友,并掏出口袋里仅有的几十块钱,对战友说:“如果我回不来了,手表留给你作纪念,这点钱作为我最后的党费,请你替我交了吧!”哈尔滨知青任树宝郑重地说,“王晓勤就是这么说的,这不是秀才们编出的豪言壮语,这是活生生的事实,苍天可以作证,参加那次扑火的人可以作证!”
  王晓勤的父亲、东海舰队的老首长、一位转战南北的老将军,赶到团里和他最心爱的小女儿诀别。老人家一生身经百战,目睹了无数亲密的战友倒在自己身边,泪早已流干。可是面对自己最喜爱的小女儿的遗体却老泪横流……临走时,老人家带走了一小袋黑土地产的大豆和几瓶北大荒酒,还有女儿的一两件遗物。在牡丹江转车时,那位陪同老首长的参谋不小心把北大荒酒打碎了两瓶,老人发火了,老人又一次泪流满面,他不是心疼那两瓶酒,在老人眼里,那是女儿这一代人用血汗酿成的甘泉。洒在站台上的不是酒,更不是水,而是知青的鲜血……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0-2-16 12: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07
     北京知青周秀兰,在家排行老大。入学后一直品学兼优,去北大荒前已经被学校保送攻读大学。1968年,伴随着上山下乡的大潮,周秀兰毅然去了北大荒。被大火吞噬时,年仅19岁。牺牲前的1970年10月25日,她给家人写了最后一封信,此信寄出十三天后,她就永远离开了亲人。
周秀兰(信内容):爸爸、妈妈,你们好,全家好吧?前些日子写的那封信家里收到了吧?我想让股长或同学把棉袄、罩衣带来,不知带来没有?如果没有就给我邮来吧,我们这边很冷了,没有罩衣也没穿小棉袄,别的衣服都套不下去。
周秀兰的父母得知女儿被批为革命烈士,追认共产党员,材料都已报上时,很是欣慰。他们觉得能为国家培养出一个好儿女,做父母的应该感到光荣。所在的社区街道、工作所在的工厂也对女儿事迹进行了宣传。父亲所在的首都钢铁公司,还为英雄的父亲登了一篇报道。然而感到无限荣耀的父母却没有想到,11·7大火最终被定性为一场大事故,他们的女儿也并没有被评为烈士,这成了两位老人一生最大的遗憾。每到11月7号那天,周秀兰的妹妹周秀琴必须到妈妈那去,她要去和母亲共同渡过这一天,尽量用亲情去温暖老人冰冷的心。周秀兰父母直到临终的时候,都在跟周秀琴提给周秀兰烈士命名的事情。可以说,为抢救国家财产,在组织的组织下义无反顾去的,一腔热血献出了生命,怎么就能因事故原因而不授予烈士称号呢?可以说周秀兰的父母,为此事死不瞑目……
08
关于三十五团救火牺牲知青未被授予烈士的原因,据说是当时周恩来总经理听到这么多知青被火烧死,心情非常沉痛。听到兵团还要把这件灾难吹成英雄事迹,来掩盖在指挥上的失误和让知青上危险场所的责任,周总理气愤的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也不能把知青往火坑里推。此信息传到兵团,兵团才低调起来,连烈士也不敢往上报了。这就是近五十年来,这些牺牲的知青未评上烈士的原因。
09
王立荣,北京师大女附中学生。她父母和虎林县委书记王桂林的爱人同在商业部工作,做为商业部的子弟,和王桂林爱人经常来往,在荒火发生的前几天,还和一女同学到虎林在王桂林家住过一晚。王桂林的大儿子王戈军,到现在仍记得1965年在北京和王立荣等商业部子弟,一起到香山公园参加春游和在北大荒到他家借住的情景。2010年,王戈军退休时,特到庆丰农场王立荣的墓前,这位只见过两次面的姐姐烧纸祭奠。
王立荣的妹妹,和她同在三十五团下乡。姐姐牺牲后,她父母到庆丰农场把小女儿带回了北京,后来听说她参了军。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0-2-16 12: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10
薛克平,哈尔滨知青,老高三,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休育项目尤其突出,小学时就破过速滑市纪录,初中时曾被国家游泳队选中。由于她母亲想让她读大学,去北京从国家游泳队把她要回来,让其继续读书。她多才多艺,能拉会唱,是一个很不错的女中音。她经常自己拉着手风琴自己唱歌,邻居还以为是收音机里放的音乐呢。她原来准备报考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因国家要培养女外交官,被省教委指名必须报考北京外国语学院。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下了乡,她从事艺术或外交工作,都会取得优秀的成绩。
薛克平那天在加工厂面粉车间磨面刚下班,回到宿舍打了盆水刚要洗脸,就听到外面有人喊:“着火了!大家打火去,赶快上车!”那个年代,知青接受的教育是火光就是命令,越是危险越要争先!薛克平立刻放下毛巾,带着一脸面粉就与同宿舍的史丽露跑出去上了汽车。他们一进火场,立即被四面大火包围,还没有来得及打出一条救命的火道,烈焰就迎面猛扑了过来。面前的火势加上后面打火道点的火,形成一个巨大的火焰球,象张开大口的火龙,一下就吞没了她们。
得知其牺牲的消息,同在虎林三十四团的弟弟,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了一场。而她抗战时就参加革命的母亲,怎么也受不了爱女和平年代牺牲的残酷打击,从此一病不起,再也没能上班。
薛克平是一位很有正义感的人,在“一打三反”运动中,她作为工作组成员参加了运动。她坚决反对用极“左”的办式对待农场干部和老职工。工作组写好的批判农场干部的材料,经团政委批准,让她发言打头炮搞大批判。她拒不发言并提出反对意见,工作组就反过来把她当成敌人整。但倔犟的薛克平,非常有个性,她相信党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相信党会拨乱反正。她闯边防站,游泳过穆林河,到佳木斯兵团司令部去告状。但三十五团当时的军代表,说她私带日本军刀(其刀为其父亲在日本受降时留的纪念品),在日记中对文化大革命不满,把她定性为有问题人。直到她牺牲,三年后才给予平反。
11
      北京知青史丽露,家中排行老二,她是北京四十中高中的学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母亲最为看重的孩子。她喜欢弹钢琴,因家里没有琴,就到一个华侨同学家去弹琴。每天早晨六点起来去学琴,非常刻苦。参加集体活动非常积极,学习舞蹈时,有时半夜才回来。她字写得非常好,龙飞凤舞颇有书法家的神韵,是班级出黑板报的主笔。她和薛克平一个宿舍也是好朋友,她也是刚下班回到宿舍,准备打水洗脸。听到扑火的命令后,就和薛克平一起从宿舍冲了出去,就再也没有回来了。
唯一的男知青傅强,1953年出生,17岁,工业二连知青。他本已逃出了火海,但为了救仍在火里的知青战友,他和团副参谋长明海涛,又再次冲进火海,最后和明海涛副参谋长一起牺牲在第二次的救人战斗中。其实,这场火灾共牺牲十五人,知青牺牲十四人。
12
      除了牺牲的十四名知青,还有数十位烧伤程度不同的知青,带着无法改变的容颜,最终离开了北大荒。
13
      曾在“11·7”打火中负伤的原三十五团工业二连的副指导员王玉彩,出生于1948年12月。1968年6月13日从北京出发下乡,下乡前是北京八宝山中学的66届初中生,是个“老初三”。她做为连队干部,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本来她奶奶病危,她完全可以因此回北京去探望奶奶,躲过一场大祸。但从1968年6月来北大荒,到1970年11月7日打火被烧之前,她二年多一直没有回北京探过家,再回家时她已经是面目全非了。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0-2-16 12: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14
      很多烧伤返城的知青,因身体的残疾,终身没有成家。仝幼华一直孤身一人,刚回城时靠每月800元的补助金勉强为生。平时她们很少出门,几个同是烧伤的战友成了为数不多的朋友,对于烧伤的经历她们从不和别人提及,在周围邻里眼中,她们仅仅是群活在自己记忆中的面布受伤的残疾人。
    孙淑婉是少数成家的受伤知青,当得知她儿子要结婚的消息,这些烧伤的战友非要来祝贺。孙淑婉知道她们生活很困难,不想让她们花钱,所以开始不想告诉她们。但这些知青战友,还是把礼钱送到家里来。婚礼当天,孙淑婉特意给这些战友留了一桌,并想在这个特殊的场合里,当着所有嘉宾的面,把这个特殊群体介绍给大家,让大家知道这群面貌变形丑陋的人,是为了国家而受伤的,她们面貌丑陋,但内心非常完美。但遗憾的是,这些战友都没有来。她们一个个都找了各种理由和借口……孙淑婉知道,她们怕她们受伤的形象,影响孩子婚礼的祥和。怕她们的伤残的容貌,影响众人的情绪。想到这些也曾经风姿绰约的战友,想到她们也曾貌美如花。再看到现在她们受伤后自我封闭的孤寂,小心翼翼怕给人带来麻烦的谦卑,孙淑婉就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
北京知青吴廉,小伙长得非常帅气,说起话来细言慢语,被大家称作“假姑娘”。他在这次扑灭荒火的战斗,被烧成重伤。虽几经转院治疗、植皮、整容,但昔日俊俏的面容变得面目全非了。眉毛被烧光了,满脸紫红色的疤痕,眼角被封住了,嘴只能张开三分之一,两只灵巧的手变成了鹰爪状。他完全丧失了生活能力,手握不住筷子拿不起笔。还有难以想象的痛苦,烧伤植的皮没有汗毛孔,夏天闷热排不出汗;冬天干冷,皮肤绽开一道道的血口子,让人目不忍睹。在这种情况下,吴廉拒绝所有人的帮助和关照,坚持自己洗脸、穿衣、系鞋带,甚至衣服都自己洗。他坚决要求连里安排工作,后来当上了卫生员,学会了给别人诊断、打针。这个给他人解除病痛的人,行动的不便让自己生活遇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内心的痛苦让他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精神煎熬。返城回北京后,他结了婚,生了一个大胖儿子。他是一个不屈服命运的强人,是一个个令人佩服的硬汉子!
15
      受伤人员在佳木斯兵团司令部医院住院期间,开国少将,兵团第一副司令员颜文斌到病房慰问,还告诉大家,周恩来总理下令要全力抢救,要用最好的医生、最好的药。听说为这件事还搞了三次全国电话会诊。
1976年10月5日,王玉彩和孙淑婉告别了北大荒返回北京。三十五团团参谋长董云龙送他们到虎林车站,后勤处的于协理员和政治处的张干事,陪两位伤残知青回到了北京。
当时扑火命令不让女同志上前线,但“火光就是命令,火场就是战场”的氛围,让这群充满激情的年轻人热血沸腾,谁也不甘人后。大家争先恐后的往汽车上爬,直到把那辆车塞得满满的。傅小芳和马玉兰,个子矮小瘦弱,爬了几次都掉了下来,但最后她们还是爬上了汽车。
到火场后,经过战前动员后按指挥部的命令:女战士由通讯股张副股长负责原地待命;男战士重新按连队建制整队集合。董参谋长做了扑火的战斗布署:一、在荒火漫延前方打拦截防火道;二、挑选了30名体壮男战士由明海涛副参谋长带领的尖兵排打前锋,点燃荒草开辟防火道;三、其余男战士随后用树条等控制防火道燃烧的火势,防止酿成大火;四、立即准备投入扑火战斗。本应在原地待命的女知青,男生刚一行动,王秀琴高喊“火场就是战场,火光就是命令”的口号,团部几个女生和党员一带头,其他女生也都跟着上去了。
当远远地看着小鸟在大火上飞,飞着飞着就掉到了火里,大家不知害怕还感觉好玩。但一会儿的功夫,他们就陷了火海之中,经历了烈火中的一次重生或毁灭。
荒火没有烧过边境,三天之后自动熄灭了。知青们用生命的代价,拼尽全力也没有阻止的这场大火,在疯狂吞噬了十五条生命之后,悄无声息的息灭了。充满英雄主义情怀的知青们,在这场被定性为一场大事故的事件中,没有获得英雄和烈士的称号,只留下了十四个仅有姓名和出生年月的墓碑。大火还留下了数十个,瞬间被撕碎的年轻容颜……
这些花季知青,没有经历鲜花盛开的季节,而是永远默默地安眠在茫茫的黑土地上。
这些知青,很多人都是普通工人家庭出身。从小所受的教育和贫寒的家庭条件,让她们在生活上都十分的节俭,对待领导和同事,都非常的懂事。耿淑媛、王玉彩、马玉兰、王秀琴、傅小芳等,她们基本上到北大荒后,就没有回过老家。平时省吃俭用,还不忘给爸妈寄些东西,以尽孝心。就是革命干部家庭出身的薛克平、王晓勤,平时也一点架子也没有,也不搞特权,和大家一样朴素无华。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