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雪 发表于 2022-11-16 10:08:01

84岁日本老人倾家荡产,14年在中国沙漠种300万棵树:我只为赎罪

84岁日本老人倾家荡产,14年在中国沙漠种300万棵树:我只为赎罪

益美传媒
2021-12-20 07:35
中岳美华益美(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官方帐号
关注
长夜总有明灯,沙漠亦有绿荫。
刚刚过去的国家公祭日,让我们始终铭记着:84年前,日本军队的暴行和遇难的南京同胞。
而在距离南京1600公里的地方——内蒙古恩格贝,一个日本老人,在目睹侵华战争后,却选择跨越民族矛盾,扎根在了中国沙漠。

他说,一半是为了赎罪。
他在生命最后的14年,拼尽全力种下300万棵树,将恩格贝的一片沙漠变成塞北绿洲。
他活着时,被当地人立雕像纪念功绩。
他死后,一半的骨灰撒在这片异国的土地上。

时至今日,中国人提起他,仍怀着深深的感激和敬佩。
01▼
28岁的日本留学生,
亲眼目睹日军侵华
他是远山正瑛,一个为中国奉献半生的日本人。
1935年,28岁的远山作为一个留学生来到中国,主要研究农耕文化和植物形态。

次年,与西北荒漠的相遇,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轨迹。
广袤的大漠,死寂的沙海,漫天的风沙将日光裹挟。放眼望去,没有一株植物,也没有一丝生机。
这一幕幕的震撼,让他发下宏愿:要用尽余生绿化中国沙漠。
他与妻子在库布齐沙漠买下了一块试验地,用于研究沙漠环境下的农业生态。

当历史的车轮来到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
远山亲眼目睹:一座座城市在炮火中沦陷,所到之处皆为人间地狱。
他热爱着脚下这片土地,为同胞犯下的罪行痛疚万分,可身为学者的他终究无能为力。
战争摧毁了两国邦交,也摧毁了远山的理想。
远山无奈返回日本,到鸟取大学任教,在这个日本沙丘最多的地方继续研究治沙。

在远山的长期坚持下,日本漫长海岸线上的24万公顷沙丘得到了有效治理,他被誉为“沙丘之父”。
远山在学术界实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他依旧心事重重。
他的梦,早已在多年前,种在了海对岸中国的黄沙中。
02▼
数十年之别,
再度回到梦想之国
1972年,中日建交,正值远山退休。
花费数年时间,他再度进行中国沙漠绿化的研究。
1980年,远山终于以访问学者的身份,重新踏上中国的土地。距离上次一别,光阴掠过数十年。

这一次,他先后奔赴甘肃、宁夏、青海、内蒙等地实地考察。沿着丝绸之路,他的足迹踏遍了中国的沙漠。
眼见植被退化,草原变荒漠,焦急的远山与中国科学院制定合作计划,回国成立了日本沙漠绿化实践协会,并担任会长。
他在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耗费4年时间,在黄沙中栽培出一片葡萄园。


无独有偶,1989年,一个叫王明海的中国企业家跑到了内蒙古恩格贝。
王明海豪气地买下了30万亩荒地,准备养草放羊,可他很快便改了主意。
恩格贝,历史上曾是水肥草美的绿原,在蒙古语中,它的名字意为“吉祥”。
可如今此地,黄沙弥漫,寸草不生,杳无人烟,年降水量仅250毫米。

王明海震惊之余,意识到这是上天赋予他的使命。主动带着一批志愿者扛起治沙重任,自称为“治沙部落”。
王明海不会想到,那个叫远山正瑛的日本老人,正在赶来的路上。
03▼
84岁、10小时,
一个沙漠愚公的坚持
1990年,远山应邀到内蒙古考察,在恩格贝遇到了王明海。
这个耄耋之年的日本老人,当即与王明海约定:沙不治,人不还。
在没有一处绿荫的大漠里,夏季顶着40℃的高温,冬季冒着零下20℃的严寒,远山和王明海带着志愿者们一起植树。

偌大的沙漠,要步行两个小时去种树,树苗、水、粪土,全靠人力肩挑手提。
挖一个沙坑,栽一株树苗,浇一桶水,每一个步骤,远山都亲力亲为,从不假手于人。
他每天都坚持工作10个小时。尽管那年,他已是84岁。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个戴着遮阳帽、穿着工作服和长筒靴,提着工具袋的日本人,还在大漠种树。
倔强又坏脾气的远山,对待治沙,总是一丝不苟。
每一批种植的绿化树木,他会亲自做好标记;树苗的间距、坑洞的深度和宽度,他都严格把控。

树坑要挖足80厘米,有人少挖了几厘米,他都会严肃批评。
如有领导或者记者来探访他,他总把人晾到一旁,自顾自地埋头苦干。
他义正言辞地说:“只靠报道,世界是不会绿起来的!”


正是远山的坚持和顽固,让树苗们保持了高达80%的存活率。
自此,他又多了一个称号——“沙漠愚公”。
04▼
甘愿倾家荡产
动员万人来中国赎罪
“没有一个日本人,像他一样,深深爱着中国的这片沙漠。”
为了筹集资金治沙,远山回国卖掉了鸟取老家的多处房产,却仍是杯水车薪。
无奈之下,他跑到日本NHK电视节目中发表演说,号召日本同胞每周省下一顿午餐钱,来支持中国沙漠绿化。

许多人被他的一腔赤诚所打动,捐出了一万多公斤葛藤种籽,运到了恩格贝。
他以一己之力,在日本动员了近万日本人,跨越山海成为恩格贝的植树志愿者,其中就包括他的子女、亲人、朋友。

这些人都曾被远山的那段话深深震撼:
“为了赎罪,作为对侵略中国的一种补偿,日本应该支援中国的建设事业!”
“请相信恩格贝一定会变成绿洲,不然我就从日本最高的楼上跳下去!”
是怎样的执着和大爱,才能让一个老人声泪俱下地高呼着,用生命的代价换取异乡的生机。

而远山的爱,也终于换来了这片土地的回音。
1995年,原本荒芜的恩格贝,100万棵白杨树傲然屹立。
2001年,300万株白杨蔓延了10万亩沙地,荒漠变森林。人迹罕至的恩格贝,已经变成300多人居住的村落。
如同远山承诺的那样,这片被称为“沙漠癌症”的地方,重获了生机。
05▼
种树直到生命尽头,
骨灰撒在恩格贝
远山的付出,绿了土地,也暖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由于远山为恩格贝做出的贡献,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同志,曾两次接见他。
1996年的北京,江泽民同志与远山进行了谈话,江泽民同志用日语表达了感激之情,而远山则用中文许下自己郑重的承诺。
“历史上,日本从中国学到很多东西,在各个领域都发挥了作用。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麻烦。我将以和平的方式来答谢和赎罪。”

1998年,中国把“友谊奖”颁给了远山,联合国也授予他“人类和平贡献奖”。
1999年,恩格贝当地立起了一座雕像,写着远山的名字。
“远山先生视治沙为通向世界和平之路,虽九十高龄,仍孜孜以求,矢志不渝,其情可佩,其志可鉴,其功可彰。”

在中国,活着的人被塑,第一个是毛主席,第二个是远山正瑛。
而当年寸草不生的恩格贝,已经变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村民安居,游客络绎。
10余年寒来暑往,远山用血汗浇灌,用赤诚守护,这里已是一片绿洲。
一步一个脚印,远山还在坚持种树,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2004年,97岁的远山停止了心跳。
弥留之际,他说:“我还想再一次站在沙丘之上。”
按照他的遗嘱,他的骨灰,一半留在了日本家乡,一半埋在了恩格贝的沙丘上。
他骨灰葬下的地方,300多万棵白杨林一片生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84岁日本老人倾家荡产,14年在中国沙漠种300万棵树:我只为赎罪